彩神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慶華教授團隊在Nat Commun上發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原創靶標發現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4-03-11 來源:彩神 作者: 瀏覽次數:10

近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慶華教授團隊在權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Targeting P2Y14R protects against necroptosis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hrough PKA/CREB/RIPK1 axis in ulcerative colitis。研究首次發現嘌呤受體P2Y14R在潰瘍性結腸炎(UC)中的作用和分子機製,明確了P2Y14R作為UC治療靶標的可行性,為UC的治療提供了潛在新靶點和新策略。藥學院20級博士生劉春曉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我校胡慶華教授和蘇州大學李環球副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彩神為第一通訊單位。

本項研究揭示了P2Y14RUC發病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研究團隊基於UC患者和實驗性結腸炎小鼠腸道組織P2Y14R特異性高表達,發現腸上皮細胞P2Y14R敲除可以顯著改善DSS造模引起的小鼠體重減輕、稀便和腸道出血。進一步的研究發現,P2Y14R的缺失並不影響腸上皮細胞的凋亡和焦亡,但顯著改善了腸上皮細胞的程序性壞死。接著通過腸道類器官、轉錄因子預測及ChIP-qPCR等方法,揭示了P2Y14R依賴PKA/CREB通路促進RIPK1的轉錄,介導腸上皮細胞的程序性壞死,從而調控UC病程的分子機製。最後,利用自主設計合成的P2Y14R小分子抑製劑HDL-16,結合分子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手段,明確了HDL-16可通過靶向腸上皮細胞的P2Y14R發揮抗UC的作用,進一步明確了P2Y14R作為炎症性腸病治療靶標的可行性。

以上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3YFC28125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82373887, NSFC82373725,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211223和江蘇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項目(PAPD的資助。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6365-x


P2Y14R調控腸上皮細胞程序性壞死參與潰瘍性結腸炎的示意圖


供稿單位: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撰寫人:倪漢,審稿人:沈玲玲


關閉
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