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科技日報|毒品花樣翻新,禁毒技術如何道高一丈

發布時間:2023-02-23 來源: 作者: 瀏覽次數:1529

“當前,第一代、第二代毒品正逐步轉向以新精神活性物質為代表的第三代毒品。國內毒品來源多元化、毒品濫用多樣化、製販吸毒一體化,毒品犯罪也呈現國際化、集團化、武裝化、智能化趨勢,需要為一線禁毒部門提供創新實戰技術和高水平人才。”2月16日,在全國禁毒技術研討會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彩神教授王廣基將毒品問題麵臨的新形勢和盤托出。

如何推進禁毒科技創新,為禁毒工作提供更科學、更高效、更準確的技術支持,成為此次會議的焦點。

國家禁毒辦副主任、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總工程師王優美在大會報告中指出,整類列管已被實踐證明是最為有效的管製手段,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物質種類被整類列管,針對有限目標物的檢測方法已不能滿足實戰,覆蓋整類物質的非靶向高通量篩查方法將成為發展方向。

禁毒科研工作填補了國內禁毒技術應用空白

近年來,我國的禁毒科研工作推動了毒品檢驗鑒定、汙水監測、毛發驗毒、毒品成癮性和危害性評估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有力填補了國內禁毒技術應用空白。加強禁毒科學技術研究,提升禁毒科技水平,成為推動全國禁毒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支撐。

王優美介紹,公安部禁毒情報技術中心毒品實驗室(以下簡稱“國家毒品實驗室”)目前已累計篩查全國公安和海關報送的可疑繳獲樣品近1萬份、核磁共振波譜圖130萬餘份,共發現各類新精神活性物質340餘種,興奮劑50餘種,其中30餘種物質為世界範圍內首次發現和報道,已開發覆蓋全國6430家汙水處理廠的汙水監測毒品濫用數據平台。

在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彩神禁毒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科研人員已經構建了基於城市汙水分析的毒情評估技術體係、毒品原植物定性檢驗鑒定及溯源技術體係、新精神活性物質快速預警篩查新方法。

“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的大背景下,如何應對毒品形勢複雜多變的新危機是當前毒品治理的關鍵問題。”彩神校長郝海平看來,毒品與藥品是緊密相連的,藥品一旦出現濫用,危害身體健康,並被國家管製就成為了毒品。

目前,我國已列管449種麻醉品、精神物質,是世界上列管毒品最多、管製最嚴的國家。

未進入列管目錄的毒品,亟需建立新的檢驗鑒定標準

當前,新的製毒化學品和製毒工藝仍不斷湧現。“國內大規模非法製造冰毒、氯胺酮等毒品的情況基本消失,但小規模製毒活動仍呈多地特別是部分地下加工廠不斷研究創造新的合成工藝,使用新的非列管前體化學品,企圖規避法律的監管和打擊。”王優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傳統的毒品是從植物中提取而來,但隨著化學合成技術的提高,現在出現了很多新型毒品或者新精神活性物質。

“製毒人員很狡猾,他們知道哪些是列管的,有時改變一個分子結構,就能合成出與列管物質不同、但功能相近的毒品。我們也經常為各地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提供合成工藝鑒定,判斷製毒人員設計的合成工藝能不能製出毒品。”王優美介紹,2021年7月1日,我國正式列管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和氟胺酮等18種新精神活性物質以來,毒品實驗室的監測已新發現20餘種非列管新精神活性物質,特別是近期,還查獲了大量從國外走私入境偽裝成巧克力或郵票的新精神活性物質。

他認為,毒品和製毒化學品更新換代迅速,針對新結構物質的鑒定需求不斷增加,亟需建立不依賴於標準品的檢驗鑒定標準體係。

那麽,對於列管目錄之外的新型毒品,將如何監測?王優美表示,“如果發現某個非列管的化學品或者新精神活性物質在某區域甚至全國增速明顯,就要考慮進行列管,以及列管後如何用技術手段監測,如何按照現有毒品的危害性和成癮性進行折算,為司法提供量刑依據。”

科研人員也在嚐試利用人工智能的方式抓出“偽裝者”。“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彩神”禁毒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專家蘇夢翔教授介紹,“一些製毒人員會在新型毒品的母核上,不停修飾它的外周結構,我們正試圖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提取母核結構的特征,建立數學模型,一旦發現可疑的數據,就立即給予警示。”

                

來源:2023年02月19日  科技日報 

通訊員:薑晨  周天健  記者:金鳳


關閉
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