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神

我校塗家生教授、孫春萌副教授團隊在靶向腫瘤線粒體代謝取得新進展

發布時間:2020-01-14 來源:新聞網 作者: 瀏覽次數:2111


19日,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5.62)在線刊登了我校藥學院藥劑係塗家生教授、孫春萌副教授團隊和大連理工大學孫文副教授團隊在靶向腫瘤線粒體代謝取得的最新進展——Sequential Enzyme Activation of a“Pro-Staramine”-Based Nanomedicineto Target Tumor Mitochondria(序貫式酶觸發“前體多胺”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線粒體的研究)。我校為第一作者單位,我校博士後杜運愛和博士研究生李亞楠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孫文副教授、塗家生教授和孫春萌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腫瘤細胞通過異常的代謝維持其快速增殖、侵襲及轉移。例如葡萄糖與氨基酸攝取失控、氮源需求增加等。線粒體是腫瘤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工廠,同時也是控製細胞程序化死亡中重要的細胞器。腫瘤細胞線粒體與正常細胞線粒體相比,代謝更為活躍,可調控細胞內 ROS、ATP水平、信號傳導和細胞凋亡等,因此,線粒體成為腫瘤代謝治療的重要靶點。

對於目前的抗腫瘤納米藥物來說,如何實現體內長循環、腫瘤部位高效富集、被腫瘤細胞有效攝取並特異性靶向線粒體是其麵臨的主要挑戰。基於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巧妙的利用腫瘤病理特點,針對腫瘤細胞外和溶酶體內高表達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 β-G),設計了基於β-G可序貫式活化、逐級靶向腫瘤細胞線粒體的藥物遞送係統。采用β-葡萄糖醛酸修飾多胺脂質,氯尼達明為抗腫瘤代謝藥物,製備成β-葡萄糖醛酸修飾的脂質體。β-葡萄糖醛酸修飾的脂質體可顯著提高氯尼達明在大鼠體內循環時間,增加腫瘤組織藥物蓄積。在腫瘤組織高表達的β-G活化下,增加腫瘤細胞對脂質體的攝取,觸發溶酶體逃逸,電荷驅動進入線粒體內,釋放氯尼達明,幹擾腫瘤細胞氧化磷酸化,顯著降低胞內ATP水平,引起線粒體代謝功能紊亂,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有效地抑製了小鼠乳腺癌增殖與肺部轉移,該遞送係統對靶向腫瘤代謝治療納米藥物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悉,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彩神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基金資助。

序貫式酶觸發前體多胺納米藥物靶向腫瘤線粒體代謝示意圖

(供稿單位:藥學院,撰寫人:杜運愛)

關閉
彩神